校园文化

教风 学风

教 风 释 义

“方正 博学 允能 创新”——教风释义

教风,是一所学校教师的育人观念、工作态度、治学精神的综合体现。它是由学校上下共同作用、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整体氛围,反过来又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作用。良好的教风不但能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,为优秀教师的脱颖而出提供优质保障,而且能增进学风的转变,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创造条件。我院经过长期酝酿、并通过咨询专家学者和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,经2006年第一届教代会暨工会代表大会通过,BET体育官方网站(中国)有限公司教风最终确定为:方正 博学 允能 创新

现就 “教风”作以诠释:

一、方正

“方正”一词最早见于《汉书?晁错传》:“察身而不敢诬,奉法令不容私,尽心力不敢矜,遭患难不避死,见贤不居其上,受禄不过其量,不以无能居等显之位。自行若此,可谓方正之士矣”。用来形容人品或做人的准则。意指刚正做人,讲究原则,光明磊落,不做有损自尊、良心的事,也指人的言行举止正直。

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走向成功的潜在力量。孔子云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,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所以教师要做学生的表率,要求学生做到的,教师首先要做到,要求学生不做的,教师首先不做。许多成功的人士在谈及他们成功的经验时,都会谈到在求学时影响他们终身,决定他们价值取向的某位恩师,并作为永久的怀念和骄傲。可见,一位好的教师是一棵大树,它可以遮下一片清凉,净化一方空气;一位好的教师是一个播种机,它可以将诚信、友爱、团结等优秀品质植入学生的心田,影响学生的终身。因此,要打造“后发河源”的高技能人才基地,就必须从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入手。

二、博学

出自《论语》“博学而笃志”, 意谓为学者应广泛学习,博采众长,学识渊博,方能集成大家。

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,还是智慧的化身,从他嘴里流淌出来的是思想、机敏和幽默。他能让人豁然开朗,让人柳暗花明,让人峰回路转,让人如沐春风。他就像一块宝石,永远散发着人格、学识和智慧的魅力。

教师只有博学多才,才能为学生和自己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。“博”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。惟有博大和宽容,才能兼容并包,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的胸襟,真正做到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”。

三、允能

出自《易经》、《礼记?大学》。 “允能”者,是要做到最能。“能”,包括丰富的内涵,如智能、体能、技能、才能等都属于能的范畴。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为社会、国家所需要的各种“能”。

“教学是一门艺术。跟任何艺术形式一样,为了吸引观众,你得运用新的技巧,因此,你就得具有最基本的天赋或才能,并刻苦准备,时刻准备。” 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。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体,是学校的立校之本,其水平是高校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决定因素。河职院作为“后发河源”的“首善之区”、“智力基地”和“人才摇篮”,追求“允能”,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“双师型”师资队伍,是把学院办成“全省山区最好的职业技术学院”的重要保证。

四、创新

“创新”就是与时俱进,以科学发展观和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,创造新的东西,含有始创、首创之意。“创新”是现代科学精神的精髓。它被称作是“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,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。”

目前,我院面临各种挑战与机遇,应力求以新的体制和机制,培养造就新型的实用性技能人才。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从单一讲授向既能讲授又能操作的“双师型”转变。要坚持“以服务为宗旨,以就业为导向”,促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、技术推广、社会服务紧密结合,推动学院面向社会、面向市场办学,迅速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教育教学体系。

总之,新的“教风”,既立足于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,又体现了教师这一职业的价值定位,既有对教师基本精神品质的要求,又站在教育新理念的高度,指明了教师努力发展的方向。它是BET体育官方网站(中国)有限公司教师精神的泉源,行为的标杆,将是BET体育官方网站(中国)有限公司发展的强劲动力。

学 风 释 义

“好学 慎思 勤练 致用”——学风释义

学风是一所学校的学习之风,教学之风、学术之风,说到底就是学校的办学之风,是学习主体学习目的、学习态度、学习能力、学习品质的外在反映,也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气质。优良的学风不仅是取得良好教育质量的前提,而且是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。我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,积极倡导 “好学、慎思、勤练、致用”的八字学风,现将学风释义如下。

一、好学

出自于《礼记·中庸》“好学近乎知”,意思为“爱好学习就接近于智了”,“智、仁、勇”都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十分推崇的品质,他把与学习有密切关系的“智”放在首位,就充分说明好学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大学生,在大学的求学过程中,首先要着眼于培养这种良好的品质,因为“远而有光者,饰也;近而逾明者,学也”(戴德《大戴礼记?劝学》),一个人的充实,主要靠的就是内在的精神、思想、品质和学问的提高,而提高的起点就是好学。

当今时代,科技进步日新月异,知识更新不断加快,新情况、新问题层出不穷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对广大同学来说,如果不抓紧学习、不在学习和工作中提高自己,将来就难以承担起打造“后发河源”的历史责任,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。可见,学习就是学生阶段主要任务,好学就是提高充实自己的基本要求。

二、慎思

语出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《论语》云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“学然后能行,思然后有得。”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 业精于勤荒于嬉,行成于思毁于随。” 这些都指出了“思”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。“尽读书,不如无书”,学习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,主动探究,敢于质疑,宁静致远,沉默致深,唯思考可以致深远,唯慎思可以辨真伪,辨真伪才能得真知。同时,在学习和研究中,也只有勤于思索,善于思考,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,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。

三、勤练

在古训《增广贤文》中,我国唐代著名诗人韩愈有一句治学名联:“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”。韩愈的这句话意在告诉人们,在读书、学习的道路上,没有捷径可走,没有顺风船可驶,想要在广博的书山、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,“勤奋”和“潜心”是两个必不可少的,也是最佳的条件。

我院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,培养的是实用型高技能人才,突出的是实践性、职业性。因此,一方面学院要从学科型的教育转变为技能应用型教育,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;另一方面每一位同学必须突出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,不断加强技能训练,为未来的职业生涯练就坚实的专业基础,为社会发展练就一身过硬的技术本领。

四、致用

出自《周易》:“精义入神,以致用也。”致,即达到、为了。学以致用,就是说学习的意义在于应用。致用作为一种思潮和精神,发端于宋代,形成于明末清初,以王夫之、顾炎武为代表,后来的魏源、龚自珍、康有为、谭嗣同等也从中汲取了精神力量。致用之学,即“实学”,就是“实习、实讲、实行、实用之学”,说实话、干实事、务实际、求实效。古人将“致用”作为为学的最高目的,将学与用有机地结合起来,成为一种重要的治学态度。今天,作为河职院的学子,应该时刻牢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,认真学习、刻苦攻读,勤练技能,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为能够服务河源经济社会发展的“德技双馨“的高技能人才。